新闻中心
联系我们

衡水市高效推进衡水湖(后冢村)生态环境修复项目


来源:欧宝体育    发布时间:2025-08-16 07:01:32

  月提前竣工,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高效统筹推进,冀州区后冢村周边生态环境修复项目仅仅用时

  冀州区后冢村位于衡水湖自然保护区中湖大道西侧,村内汉墓遗址与周边池塘、农田交织,是多种珍稀鸟类的重要栖息地。针对该区域出现的湿地退化、水体污染及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,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格外的重视,积极与省林草局对接,争取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实施生态修复工程,高效推动后冢村周边生态环境修复项目实施。

  调研评估及时。该局多次组织生态、林业、动物等领域权威专家深入调研,精准诊断问题,结合衡水湖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要求,制定了分期修复方案,明确坑塘清淤、岸线恢复和植被重建三大工程。

  多方协同高效。该局构建了“自然资源部门指导、衡水湖管委会牵头、属地政府落实、高校技术上的支持”的高效协同机制。部门间密切沟通,信息共享,共同推进项目申报,形成工作合力。同时,项目方案还征询了衡水学院湿地保护中心意见,充分的发挥科研院校技术优势,构建政府、管委会、高校多方协同治理的工作格局。

  资金到位迅速。通过多方协调,去年7月省林草局批复项目实施方案,总投资758万元。针对先期420万元资金,冀州区迅速分解任务,去年11月完成招标并立即启动施工。

  在此过程中,衡水湖管委会运用大数据、卫星遥感等先进的技术,建立生态环境实时监测系统,对水质、水量、生物多样性等关键指标进行动态监测和数据分析,以便及时掌握生态环境变动情况。后冢村项目应用先进的生态修复技术,修复清淤后,坑塘栽植荷花,岸线栽植芦苇,通过生物调控提高生态修复的科学性和有效性。

  该项目于今年5月提前完成全部建设内容。通过坑塘清淤、原木桩驳岸修复、护坡加固、人行道铺设、金属网栏安装、台阶修建及植被栽植,后冢村周边湿地ECO得到一定效果恢复和提升。

  这一成效是衡水湖持续开展生态治理的缩影。近年来,通过“绿盾”行动强力清源、系列生态工程修复以及科研监测与国际合作,衡水湖生态环境持续向好。目前,湖区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,观测到的鸟类已达336种,每年数万只候鸟在此越冬栖息,形成壮观的“鸟浪”奇景。

  后冢村项目的成功实施,不仅改善了关键鸟类栖息地环境,更彰显了我市以高效机制护航生态修复的决心与能力,为守护好华北平原这颗珍贵的生态明珠再添坚实屏障。

  主办单位:河北省自然资源厅 技术上的支持:河北省自然资源信息中心 网站标识码:1300000044

  建议使用IE9.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,分辨率1280*720以上; 访问量:

  从去年11月确定中标单位到今年5月提前竣工,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高效统筹推进,冀州区后冢村周边生态环境修复项目仅仅用时7个月。昔日退化湿地重现水清岸绿、鸟飞鱼跃的勃勃生机,成为我市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机制的生动实践。

  冀州区后冢村位于衡水湖自然保护区中湖大道西侧,村内汉墓遗址与周边池塘、农田交织,是多种珍稀鸟类的重要栖息地。针对该区域出现的湿地退化、水体污染及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,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格外的重视,积极与省林草局对接,争取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实施生态修复工程,高效推动后冢村周边生态环境修复项目实施。

  调研评估及时。该局多次组织生态、林业、动物等领域权威专家深入调研,精准诊断问题,结合衡水湖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要求,制定了分期修复方案,明确坑塘清淤、岸线恢复和植被重建三大工程。

  多方协同高效。该局构建了“自然资源部门指导、衡水湖管委会牵头、属地政府落实、高校技术上的支持”的高效协同机制。部门间密切沟通,信息共享,共同推进项目申报,形成工作合力。同时,项目方案还征询了衡水学院湿地保护中心意见,充分的发挥科研院校技术优势,构建政府、管委会、高校多方协同治理的工作格局。

  资金到位迅速。通过多方协调,去年7月省林草局批复项目实施方案,总投资758万元。针对先期420万元资金,冀州区迅速分解任务,去年11月完成招标并立即启动施工。

  在此过程中,衡水湖管委会运用大数据、卫星遥感等先进的技术,建立生态环境实时监测系统,对水质、水量、生物多样性等关键指标进行动态监测和数据分析,以便及时掌握生态环境变动情况。后冢村项目应用先进的生态修复技术,修复清淤后,坑塘栽植荷花,岸线栽植芦苇,通过生物调控提高生态修复的科学性和有效性。

  该项目于今年5月提前完成全部建设内容。通过坑塘清淤、原木桩驳岸修复、护坡加固、人行道铺设、金属网栏安装、台阶修建及植被栽植,后冢村周边湿地ECO得到一定效果恢复和提升。

  这一成效是衡水湖持续开展生态治理的缩影。近年来,通过“绿盾”行动强力清源、系列生态工程修复以及科研监测与国际合作,衡水湖生态环境持续向好。目前,湖区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,观测到的鸟类已达336种,每年数万只候鸟在此越冬栖息,形成壮观的“鸟浪”奇景。

  后冢村项目的成功实施,不仅改善了关键鸟类栖息地环境,更彰显了我市以高效机制护航生态修复的决心与能力,为守护好华北平原这颗珍贵的生态明珠再添坚实屏障。